Sidebar

在 "当代中国青年文化 "的公开讲座中,亚洲与跨文化研究所副教授 洛雷塔.波什凯特(Loreta Poškaitė),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当代中国青年文化,尤其是在20和21世纪的发展情况以及有趣的事实和观点。让我们简要回顾一下重点内容。

首先,讲座讨论了 "孤独 "这一话题,它在当代年轻人的生活中尤为深刻。究其原因,可以追溯到 1979 年至 2015 年间实施的 "独生子女政策"。 该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抑制人口增长。这可能促使青少年越来越多地接触互联网并沉迷其中。如今,为单身男女设立的迷你卡拉 OK 包间,以及雇用陌生人购物或共进晚餐等活动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日常活动。

但不穿越历史的走廊是否也能理解当下呢?

直到 20 世纪初,年轻人还未被视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类别,而 "青年 "作为一个政治类别的概念则出现在 1919 年中国的 "五四运动 "期间。"五四运动 "试图通过接受西方思想、摒弃儒家思想以及对中国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现代化改造来改革中国社会。在这场运动中,年轻人展示了他们的爱国主义,举行了无数的活动,他们似乎是这些变革的催化剂和新思想的传播者。

然而,1966-1976 年动荡的文化大革命在历史上占据了特别重要的位置。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广大青年加入了红卫兵的造反队伍。红卫兵以创造性的热情,获得了在社会变革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自由,从而在毛泽东的激进议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文革结束后,青年获得了他们渴望已久的更多自由,但政治转型缓慢,导致地下青年文化的演变。 其中包括 20 世纪 90 年代初时尚和自我表达新浪潮——带有挑衅性口号和表达年轻人痞子行为图案的文化 T 恤。 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说唱音乐、霹雳舞、裸体展、动漫真人秀等表达方式。

总而言之,所有这些元素都说明了中国青年文化的动态特质,从政治激进主义到各种形式的自我表达的演变,以及它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持续影响。

感谢所有的参与者,并期待在我们的下一场活动中见到您!

Cookies make it easier for us to provide you with our services. With the usage of our services you permit us to use cookies. More information